「本文来源:中国石油报」□谢文艳苏雨冬“李哥,这个花架就是之前你捡的那个破树根雕刻的?太漂亮啦!”“这些摆件,跟网上卖的有得一拼,没想到你这个‘破烂王’手这么巧!”同事口中的“破烂王”,是大庆石化开发公司联合二车间维修班班长李琦涛。李琦涛家里,客厅的花架、花盆,书桌上的笔筒、书柜上的笔架都是他自己制作的。这些作品的原材料都是李琦涛随手捡回来的。无论是逛市场、去农村亲戚家、遛弯儿,看到没人要的树根、枯枝,还有报废的零部件,只要入了李琦涛的眼,都成了他收集的对象。久而久之,大家送了他一个“破烂王”的外号,这些“破烂”让李琦涛的生活和工作变得丰富多彩。“开始制作根雕大约是在年,晚上陪孩子学习,不能看电视、不能吸烟,憋得难受,到阳台发现了之前捡回来的树根,想起曾看过一个退休老人做过根雕,觉得既能打发时间,还不影响孩子学习,就自己琢磨起来。”说起制作根雕的起因,李琦涛不好意思地笑了。受母亲影响,李琦涛从小就心灵手巧,做啥像啥。第一次接触根雕,没有合手的工具,李琦涛就自己找,刻刀、凿子、角磨机、电钻、电烙铁……捡回来的树根需要烘干去湿,没有专业的烘干机,他就把树根放在阴凉处自然干燥,其间要适当喷水,反复多次,避免出现大的裂痕。“有时,一块好的树根要想达到最佳雕刻状态,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极其考验人的耐性。”李琦涛说。“根雕的第一步是根据树根形状设计所要雕刻的物品,然后给树根去皮。去皮前要把树皮洇湿,待树皮柔软后,再用螺丝刀一点点把树皮剥开。剥时一定要小心,避免伤到里面的树干。”平时看着粗犷的汉子,一说起根雕来变得特别细腻。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第一件作品终于完成。看着爱人和孩子欣喜的目光,李琦涛信心倍增。有的树根剥皮处理后会有缺损,影响美观,李琦涛突发奇想,找来大小合适的石头进行装饰。还别说,效果特别好,完成的作品有一种别样的美。从此,石头也成了他的收藏对象。“一件简单的作品雕好大约需要一周,复杂的则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每件作品所需的材料都不同。比如笔筒,如果选择外表光滑的木料,做出来的成品没有特色;可如果选用疙瘩柳,木料天然形成的疙瘩再配上相应的文字,特别好看。”随着技艺不断成熟、作品逐渐增多,李琦涛对雕刻也越来越有心得。那几年,李琦涛的业余时间大多用在了找材料和雕刻上。去农村哥们家,别人拉回来的是玉米、青豆,他却拎回几个破树根;大家去太阳岛游玩,别人观景、玩水、娱乐,李琦涛却盯着路边的破石头,遇到造型好看的就随手捡起来;晚上出去遛弯儿,他的眼睛从来不离树林、草丛。一次,在客运枢纽站垃圾箱旁,李琦涛看到一棵干枯的被人丢弃的榕树盆景,那优美的造型让李琦涛爱不释手。50多公斤的盆景他愣是自己背回了家,最后将其做成一个漂亮实用的小挂架。“破烂王”的外号被他诠释得淋漓尽致。“李班长手特别巧。我们每天给服装打铆扣,需要把衣服搭在腿上,一个班次下来,腿压麻了,血流不畅,特别难受。李班长听说后,用废旧钢棍在操作台下焊了个拉伸架,用时拉出来,把服装搭在架子上,不用再推回去,特别方便省力。”在单位,李琦涛也是个“名人”,他总能把“废物”变成“宝贝”。一个废旧的小电机,李琦涛修复后做了个小电扇,放在办公桌上,解暑又省钱;女工倒布非常费力,他用废旧的钢管做了个倒布机,倒布再也不用发愁……大家有困难都爱找他,有什么急难活儿,领导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去年春节前,大庆石化公司接到生产口罩的任务,厂房定在开发公司服装厂。李琦涛带领班组员工配合筹建厂房,拆卸原有设备、清理房间、接水电、监护厂房施工改造……口罩机到货后,他们又配合技术人员连夜组装调试,在最短时间内确保口罩生产线顺利投用。近5个月,李琦涛没休息过一天,带领班组员工肩负着口罩机后续的维修工作。口罩生产过程中,耳带机超声波发声器电容坏了,没有备件,需要返厂维修,保守估计维修费用2万元。李琦涛把电容拿回班组,与班组的老师傅仔细研究后,制作了一个电容板,把8个废旧的小电容焊在一起,达到所需负荷,修复的电容试用效果非常好。耳带机上的超声波振子换能器很容易损坏,每套费用余元,李琦涛自己动手陆续修复了10多套。有人问李琦涛,这么多年利用废旧物品维修省了多少钱。他笑着说:“从来没算过。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单位多省钱,企业好了,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安稳。”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普通员工爱岗爱家的情怀。(大庆石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dongwanga.com/gdwblxjz/25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