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李洋报道:年1月7日,我们小白杨书院的孩子们一起到广东省英德贫困山区孔屋村进行献爱心活动。此行所见所感受益良多,我们看到了贫困与落后,看到了艰辛与磨难,看到了城乡巨大的差距,也看到了乡村的淳朴与乡民的友善......在此次活动中,我为村民捐赠了用零花钱购买的生活用品,我还担任了“小白杨原生态农产品公司"的CEO,为孔屋村的村民卖农产品,增加村民的收入。下面就一起看看我们当天的爱心行动吧!

小记者陈璟驰报道:这个寒假还没放几天假,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便来到了英德开始快乐的游玩。我们将在英德的孔屋村举行这次的活动。

这次活动的标题是“小白杨书院英德送暖下乡公益行”,为什么要叫做这个名字呢?因为,我们这次到的目的地是一个既偏远又贫穷的小村子。为什么叫“送暖”呢?是因为那里的人都十分贫穷,村民们都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买不起其他的用品了。孔屋村坐落在一片深山老林里,交通十分不方便,仅有两三台摩托车,那里的孩子去上学都要早早地爬起床,徒步去上学。因为交通不便,无法将商品出售给外界,所以我们这次来就是来帮助他们的,将他们那儿的土特产——各种蔬菜转卖给城里的人们。

我们去参观了他们的村子,才真正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房子破破烂烂,布满了龟裂的裂缝,像是战士们身上的伤疤;屋子里几乎什么都没有,家具都很简陋,偶尔几台电视机或收音机;房子周围都是田,是一望无际的田。

那里的村民待我们十分的热情,晚上,大家吃着烧烤,吃着火锅,快活极了!之后,大家带着村里新鲜的空气,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乡村的太阳把大家从被窝里的人们唤了起来。慈善工作开始啦!大家送给了村民们许多用品:洗发水、瓜子、被子、水壶……老爷爷开心得合不拢嘴;老奶奶的眼睛笑成了两条缝……

这次的英德之行意义很好,真是不虚此行啊!

小记者孙玙洋报道:

年1月7日,早晨9:00,我们拖着行李箱从广州开着车前往孔屋村,据孔屋村村长介绍:本村原有二十一户人家,因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小孩,有些甚至全部搬走,以至现在只有九户人家。吃为自种,自养,自己吃。穿就是自己在县城里买。全村每户年平均收入约元。小孩去上学要走约20分钟。田地每家约有6亩,九户人家大约年产量为多斤。

下午,大约在2:00的时候,我们走访了孔屋村内部。发现墙大部分是泥土和石砖造成的,只是有些房屋是用木头或铁片造成的。村里几乎没有一条完整的路,都是利用原本的山体切割下来,从而形成的楼梯。全村的供水都来源于山顶一个水箱。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

1)我们住在繁华的大城市中,夜晚到处闪耀着霓虹灯,热闹非凡,他们住在乡村中,异常安静,夜间只听见狗的叫声。

2)我们住大楼/别墅,他们住低矮,阴暗,潮湿的土坯房。

3)我们吃的蔬菜可能有残余农药,他们的菜没有农药。

4)我们这边到处都是汽车尾气/雾霾,他们那边空气新鲜。

……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看到了农村的好与不好。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农村了,但这次是我感触最深的一次。以前去的农村一般都是还算富裕的。当我这次坐着车,感受着路途的颠簸时,我才知道了这里的农村是多么的偏僻,孩子们不论刮风下雨都要走路上学,并且知道了从农村到县城是多么的遥远。到了孔屋村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贫穷。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和优越的学习环境。只有珍惜现在的生活,才会有更好的明天。我们要努力学习,以后有能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只有尝到了苦头才知道原来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人就是这样!

小记者邓皓元报道:

这个寒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英德孔屋村,在这里,我和同学一起玩的很开心,但最主要的还是献爱心。听英德孔屋村的村长说,这里只有九户人家,并且都非常的贫穷,我把我的东西献给了一户有孩子的家庭,我体会到了献爱心乐趣,我以后要更加珍惜我的生活,珍惜我的每一分每一秒。

小记者Tony报道:

年1月7日,我参加了小白杨书院英德乡村公益行活动。

为了使这次活动更有意思,我们成立了一个“小白杨原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上至董事长,下到保安,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我在其中担任定价员,专门给农产品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在出发之前,为了给农产品定一个合适的价格,我特意去超市了解市场行情。每一种蔬菜,认真地记下价格。不一会儿,就记了满满一页纸。我又担心会有肉类产品,又记了许多肉类产品。

8日上午帮农民伯伯卖菜开始了。我们经过定价员、产品部长、CEO、董事长的思考定出了大家都满意的价格。之后,广告策划部做广告,大家把广告发到自己的







































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
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dongwanga.com/gdwblxyp/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