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福州告别神明的居所澎湃新闻
白斑复色 https://m.39.net/disease/a_6201577.html福州可能是全中国神明最多的城市。五花八门、来路各异的神龛庙宇随处可见,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与人类逐水而居一样,神明散落在一百零七条纵横交错、幽深曲折的榕荫河道之间。深深浅浅的繁盛枝叶之间,隐约露出的黑檐红墙就是神明的居所。少年时期,我从文人荟萃的三坊七巷搬到旧时城西门外的西洪路,认识了陆庄河一带居住的几位神仙。这条河不过米,周边却至少有三处神仙庙,分别是高峰桥真武殿、陆庄桥高将军庙与怡山宫。陆庄河原是宋代福州一座著名园林的护院河,环抱着水榭楼台、假山池塘的人间胜景。随着时间流逝,园林慢慢废弃,从明朝开始成为福州平民百姓的居住区。陆庄河也逐渐演变成闽江水流入城市内河的必经水道。但如今因河道整治,位于陆庄河沿岸东、西两端的高峰桥真武殿与陆庄河高将军庙原址已被拆除。年4月,福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项目《鼓楼台江中心区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开始实施。位于陆庄河沿岸东、西两端的高峰桥真武殿与陆庄河高将军庙被纳入征迁范围。与高将军庙相距不过50米的怡山宫,因离河道还有一段距离而被保留。福州市计划在年4月30日前建成沿河截污系统,5月31日实现景观绿化建设的目标。陆庄河周边的神仙庙。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由作者拍摄。童年忆旧:木头老房子与真武殿高峰桥建于清朝乾隆五年(年),短短几米的石板桥上刻着仙鹤、鲤鱼、麒麟。这座桥连接湖头街与杨桥路,距我小学时期的好朋友老马的家不过数十米。福州内河整治中的高峰桥(年10月)上世纪九十年代,好多同学的家搬进单元房。老马还住在老旧古厝里。一天下午,老马邀请一位姑娘到家里玩。不料那姑娘一见到高高的门槛、黑黑的厅堂、旧旧的木板墙,只有几缕阳光透过一尺见方的玻璃天窗照进屋内,就止步不前了。那位姑娘问老马:“你家怎么这么像阴曹地府呀?”这话让老马记了好多年,再也不愿轻易带同学回旧厝玩。福州内河整治中的高峰桥(年10月)我却不同,一来与老马同路,放学必经过她家门口;二来我刚从三坊七巷搬出来,深深了解住在木头老房子里的种种妙处。九十年代初那两年夏天,好多个下午我都躺在老马家的木地板上度过。那时在老马家,外头知了“热呀…热呀…”地叫个不停,亮晃晃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格上厚厚的白纸洒进屋内,戾气一下收敛了不少,空气变得阴凉静谧。到了中午,木地板会用井水拖一遍,铺上藤席。我与老马各自捧着书,坐在席子上,背靠着床脚或衣柜。头顶上绿色吊扇慢悠悠转着,发出“哐――吱”的响声。老马家屋外是一条石板小巷,叫做柴巷。老马说,古时城外农民会撑着小船,沿着陆庄河,趁着闽江水涨潮,把烧火的木柴从洪山桥运到巷子口,卖给城里人。那时,在老马家里,能听见窗外柴巷中的各种声响。自行车骑过石板路时颠簸作响,车铃铛也颤抖地发出叮叮声。还有路人交谈声、商贩叫卖声、孩童嬉闹声,不绝于耳。只有突如其来的雷阵雨会掩盖其它声音,雨点急促地打在瓦片窗棂上,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福州内河整治中的高峰桥(年10月)这些声音无法让人从书本的世界中抽离出来。只有一次,高峰桥真武殿里传出道教音乐。先是咿呀喑呜一二声,再是断断续续的乐句,最后就是一支热热闹闹的完整曲子。我俩坐不住,冲出门外。只见桥边真武殿里七八个老头在演奏,吹管、弹拨、弓弦、打击等一应俱全。跳跃的音符在河道的榕叶间飘荡开去。那棵横跨陆庄河两岸的“人字榕”,当年还枝叶繁茂。树干一左一右,稳稳当当踩在河岸石壁上,一齐向上伸展,在河道中央汇成一体,写下一个顶天立河的“人”字。榕树冠盖荫庇下,真武殿里吹奏的老人家们,盛夏下午竟然滴汗未见,神情平静、怡然自得。真武殿里供奉的真武大帝,又称为玄天上帝,是道教中的北方之神,具有治水御火的本事,自然成为住在闽江水道边上、木屋毗连成片的福州老百姓的信奉对象。高峰桥上的玄帝亭(图片来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dongwanga.com/gdwblxyp/25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沈阳铁西区花卉绿植租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