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农村田间地头,名字很特别,见到不要忽
导读:长在农村田间地头,名字很特别,见到不要忽视,也不要铲除 文/民生记录(原创首发,抄袭必究) 如果是在乡下农村生活,估计没少见到田间地头的杂草。而这些不起眼的杂草,在农民眼里更是一文不值,甚至看见就想铲除掉。因为在农民看来,长在田间地头的杂草,就是害草,会影响庄稼的生长。所以在乡下亘古不变的原则就是,有害草必须得除掉,这样收成才会高。 实际上长在田间地头的杂草,并不是一无是处。有一些杂草,说不定还能带来一份额外的经济收入。因为我国的很多具备药用价值的药草,就生长在田间地头。而这一点,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能看出一二。 笔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于田间的杂草也知道一些。在印象中,每年小麦还没成熟的时候,地里就会出现一种开出粉色花朵的杂草。这种杂草,之所以对它印象深刻,是因为它的名字,实在是太特别了。俗称“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 也许有的人听到“王不留行”会觉得很别扭,根本想不出来它是一种杂草。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对于王不留行更是一点也不了解。而在一些农村地区,有的人或许也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是当看见上图中这种杂草的样子,估计就开始“恍然大悟”了。原来这种开出粉色小花朵,结出一个个“鼓包”的植物就是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由于在农村地区分布范围太广,国内除了华南地区以外,都有生长。所以见到过它的人很多。不过因为区域文化的差异,和民俗的不同,每个地区对于这一杂草的叫法也不同。 在山东和河南一带,王不留行也被称为“王不留”、“奶米”。而根据笔者的了解,有些地区还称呼它为“麦蓝子、剪金子、留行子、老头蓝子、王牡牛、大麦牛”等等。在植物学领域,王不留行,实际上学名叫“麦蓝菜”,属于石竹科麦蓝菜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名字如此之多的它,可以说在农村也很出名。因为它最喜欢生长的地方就是麦田里。也因此它很让农民厌恶。 作为一个实打实的农村人,笔者小时候对王不留行也很喜欢。记得那个时候,看到王不留行后就会把它的“鼓包”花朵摘下来。而掰开鼓包之后,里面就会露出很多它的种子。其实,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这种杂草的价值,如果知道的话,肯定不会再摘了。 王不留行,其主要的价值,就体现在它的种子上。如果是在药材市场营生,估计对王不留行会有一些认知。因为在中药材里面,也有一种药材叫“王不留行”。实际上,说得也正是田间这种杂草的种子。 王不留行的种子,也被称为王不留行。虽然名字容易混淆,但是价值却有很大差别。王不留行的植株和花朵,其实没有什么价值。主要的价值都在种子上。根据笔者的了解,王不留行(种子)有着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等方面。这一点在《本草纲目》以及《本经》中都有介绍。其中在《本经》中就这样描述王不留行: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增寿。 也正是因为王不留行具有如此广泛的药用价值,所以在药材市场也有一定地位。目前王不留行的市场价格已经涨到了一斤10块钱。 王不留行作为一种农村田间的杂草,如今摇身一变已经成了颇有价值的药草。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这其实也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如果能够摘到很多的话,也将是一份收入来源。 现在农村地区的王不留行依旧很多,只不过要想采摘就只能等到明年四五月份了。所以在这里也提醒下大家,为了避免忘记这个乡下的宝贝,可以先把这一期的专题收藏起来。 对于野外的“王不留行”你有什么看法呢?有没有见到过?欢迎大家互动留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dongwanga.com/gdwblxyy/24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村田边比较常见,长得和杂草没区别,少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