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大榕树澎湃在线
< 原创小昼极昼工作室 文 蔡家欣 编辑 王姗 一堂科学课 47岁的陈哲是广州市协和小学的老师,负责四年级的科学课。6月初这堂《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课上,她决定让大榕树成为主角。 屋外大雨倾盆,因为疫情,名学生只能坐在电脑屏幕的另一端。课堂开始,他们首先看到一张风景照:珠江、摩天大楼、以及沿江大榕树。麻石构筑的堤岸,老树垂坠而下的褐色根须,这是广州人再熟悉不过的滨江西路。 紧接着的下一张照片,这些榕树已被困在施工围档里,人行道和地面被敲碎了,榕树枝桠随意倒在泥土中。陈哲告诉大家,这33棵大榕树,正在准备移除。根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的两份批准文件,列入这次移除行动的大树共株,当中大部分是榕树。 展示完两张照片,陈哲开始提问,榕树在城市中能起到哪些作用?有学生马上说,榕树独木成林,净化空气,降音减噪;还有学生提到榕树是小鸟的天堂,人类的遮荫地。 她接着让学生回忆大榕树带来的“麻烦”。一个学生提到,一次暴雨,狂风把榕树的树果刮到天台,堵住下水口,导致邻居家进水,一楼的家具和大米袋子都泡坏了。更多的学生讲到榕树根系的问题,它们破坏地下水管和电线,造成地面凹凸不平,甚至还绊倒行人。 陈哲说,榕树根系的确过于发达,在地下舒展不开,导致“头重脚轻”,抗风能力弱。年台风“山竹”袭击广州,吹倒多棵大树,其中大部分就是榕树。 这也是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给出的移除原因之一: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台风季节交通安全。5月31日,园林局曾发布《关于广州市道路绿化品质提升的情况说明》(以下简称《情况说明》),提到广州行道树多样性不足,榕树存在安全隐患,存在病虫害、寄生、老化,以及部分树种生长不良四个问题。为了城市基础设施扩建,保障交通和市政设施安全,优化城市树种结构,市园林局决定提升相关道路的绿化品质。 ●环市西路的行道树,由原来的榕树换成图右边的细叶榄仁。讲述者供图。 几个月前,陈哲就注意到学校门口的榕树全被砍光了,换上细叶榄仁,那是一种观叶乔木,叶子细小,一层叠加一层往上长,挺拔秀气,道路变得敞亮。她当时没太在意。来广州二十多年,榕树已经成为生活的背景。 直到5月,日头毒辣起来,整条人行道毫无遮蔽,陈哲才想起榕树曾经带来的树荫。随后不久,她在网上看到珠江沿岸榕树的照片,它们被喷上红漆编号,等待移除。有人写文章呼吁,有人专门跑到滨江路拍“告别榕树”的视频和环抱大榕树的图片。陈哲也想做点什么,又觉得个体力量微薄,最后决定通过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dongwanga.com/gdwblxyy/25132.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融榕树城市绿色生活的卫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