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人进京记零下19度骑行60里上班,连
14.01. 本文字数:,阅读时长大约6.5分钟 导读:闹钟从七点半,调到七点,再调到六点。往常,三十公里的上班路开车一个半小时足矣。但在这段“特殊时期”,预留四五个小时,也未必赶得上。 作者 第一财经马晨晨 章蕾还记得,1月12号她坐的路公交车上,应疫情防控要求,四扇车窗全部大开。在她过去的印象中,公交车是一个能“补觉”的地方。但那天早晨,车上再也没有人能睡着了,“真的太冷了”。 北京东燕郊、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这是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表述。在行政区划上,燕郊无疑是后者。但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与其他河北小镇截然不同的城市气息:深夜,数十万人在此酣然入睡;天亮,他们整装待发前往北京。 章蕾就是其中之一。工作虽然在北京,但因为北京房价高故而在燕郊置业,然后是每个工作日的舟车往返。 过去的一周,燕郊人走过复杂的心路历程。随着河北加强疫情防控,进京的“门槛”越来越高:从一张身份证,到“三证”齐全。有人在朋友圈晒图,其在检查站前从天亮排队到中午,车仍然没有驶出城。有人难忘自己因为追求“通勤自由”,从燕郊骑行三十公里到北京国贸,却直面六十八年不遇的最强寒潮。 1月12日,河北省宣布对石家庄市、邢台市、廊坊市全域实行封闭管理,三河全市居民居家隔离七天。一位在燕郊租房不久的毕业生形容自己收到消息的心情时说,“有点如释重负的感觉,但居家办公也是办公啊,工作和生活都要更努力才行”。 ▲图片来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 难以企及的“通勤自由” 1月7日快下班时,章蕾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办公室接到物业“紧急通知”:现统计固安、香河、三河、大厂、涿州、武清、蓟县,在楼内上班人员信息,尽快上报以上地区的具体居住位置和身份证号。 对此,她并不意外。就在前一日,河北新增本地新冠确诊病例51例,无症状感染者69例。河北境内多条高速路段因疫情防控实行交通管制,双向车辆无法通行、禁止上道或劝返车辆。省会石家庄客运总站停运。 河北,是包括章蕾在内的燕郊人,无法不注视的“家乡”。即便距离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区仅一河之隔,燕郊任何一个小区的房产证上也都清清楚楚地写着河北省。 而疫情给燕郊人带来的影响,从这天早上就已开始。7日早高峰时期,燕郊进京方向的白庙检查站前排起五公里以上的长队。“挨个查身份证,只要户籍地是石家庄和邢台的一律劝返。听说有不配合的人跟执勤人员吵起来了,后面的车也走不动”。被业主群里的吐嘈声刷屏以后,章蕾放弃了平时开的私家车,选择搭乘公交车。 严彬的选择是坚持骑行。一年半以来,他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骑一辆自行车,从燕郊出发,到国贸附近,上下班往返超过六十公里。在朋友眼中,“瘦了三十五斤”是在这个壮举背后最值得被津津乐道的成绩。 ▲严彬冬季骑行出发前,要搭配多层衣物御寒。/受访者供图 但是,这一天他失策了。骑上车不久,身体就暖和起来了,但是汗水却凝在皮肤表面。“冻得好难受,我感觉挺挫败的,中途就到地铁站换乘了。”据中央气象台报道,当日早间最低气温-19.6℃,这是年之后北京的1月气温最低值。 对于严彬来说,骑车既是为了锻炼身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公交车内的拥挤,暗藏着卫生隐患。私家车外的拥堵,给通勤时长蒙上一层不确定性。自由,是骑行带来的最大好处,代价则是每天3小时的全力蹬踏。 公交车上的章蕾,上班路也并不顺利。她先是乘坐路公交车,在进京检查站前堵了十来分钟后,果断下车走了一公里多,上了一辆路公交车,这才加快了移动节奏。路程耗时接近4小时。 后来,有同事照她的做法,却被第二辆车拦下,理由是“不在规定站点上车”。 她还尝试乘坐私人运营的班车。一路上,大巴司机的对讲机里不断传来其他司机的情报:“这条路堵上了,半小时车都不动,别来”。于是,这辆车临时改道北边的京榆旧线通过检查站。一顿折腾下来,当她抵达朝阳区办公室时,已是11点40分了,“去了就吃午饭”。 事实上,不论是坐公交车还是班车,她都要比平时起得更早。闹钟从七点半,调到七点,再调到六点。往常,三十公里的上班路开车一个半小时足矣。但在这段“特殊时期”,预留四五个小时,也未必赶得上。 另一个办法是搭火车。从燕郊站出发,到北京东下车,全程最短26分钟。但数量稀少的车票遵循着“手快有、手慢无”的规律。7号早晨,在章蕾查询下周早晨6:44和7:54出发的两趟火车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dongwanga.com/gdwblxzzz/20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留台州过年,多地好事不断
- 下一篇文章: 浙江26岁美女车手高速去世,最后1秒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