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机务维修技术水平,改善一线机务维修人员工作生活条件,促进机务维修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水平提升,今年初,民航局出台了提高机务人员职业满意度的指导意见,在全行业内开展提高机务维修人员职业满意度专项工作,并将其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冯正霖局长对此项工作专门做了指示。

指导意见一出,民航机务行业为之一振,阻碍机务行业发展多年的痛点、难点有望被消除。有相当多的机务维修人员充满期盼,部分人更是直呼:“新的春天要来了!”

在改革试点的民航中南地区,目前已经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果?如何行之有效稳步推进?机务维修人员对改革怎么看?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中南地区几家民航单位。

吸引力下降陷入留不住人的困境

“不到现场一线,不知道干机务有多难!”某航空公司主抓机务工作的负责人说。

记者在中南地区几家航空公司发现,机务硬件条件实属一流,航材大楼、培训大楼、员工休息公寓一应俱全,有的航企机务还有附属大楼,但近两年却陷入了一个怪圈,年轻人招不来,优秀人才留不住,流失率直线攀升。通过调研,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核心原因之一是“薪酬”。

一名放行维修人员向记者反映:“机械员没拿到执照,五六年都不一定能涨薪,从机械员到放行工程师,时间短的10年左右就没有上升空间了。”

一方面是机务维修人员晋级通道窄,薪酬相对固定,容易碰到“天花板”;另一方面是付出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工作强度大,安全压力大,人员常常疲惫不堪。

在一次局方组织召开的专项协调会上,某航企机务负责人坦言:“不仅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不少员工感受不到荣誉感,感觉不到被   

记者到公司碰到刚刚与机务一线员工座谈的东海航空总裁郭志强。据了解,像这样的恳谈会今年在东海航空已开了多次,涵盖机务、飞行、客舱甚至机关、人力资源、市场等多个部门,座谈起来“无死角、全覆盖”。郭志强告诉记者,机务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受疫情冲击,公司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纵然有不同声音,也丝毫不影响东海航空保安全、谋发展的决心。“先涨机务,涨了工资,要拿业绩说话,以安全考量”。

针对员工最关心的薪酬问题,在中南局指导下,东海航空以能力为导向,对原有机务维修人员薪酬体系重新进行设计和改革,制定了以打通工程师、维护师晋级通道为重点的任职资格等级标准,形成了具有东海航空特色的薪酬体系。新的薪酬体系已经落地,明年1月将正式执行。

东海航空机务放行工程师曹海军说:“我在机务行业12年,原来做到放行工程师已经到头了,想努力却找不到目标和方向。现在公司职业通道打通了,技术层级增多,我也知道劲儿往哪里使了。不只是我,身边每个人都在进修升级,‘比学赶超’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影响员工钱袋子的还包括各种补贴。除原有培训教员授课补贴、跟机放行补贴外,东海航空改革方案新增机型有效签署补贴、执照英语等级补贴、放行补贴、错时补贴和环境补贴等。方案实施后,预计全员薪资平均增幅不小。

“作为中国民航第一家民营合资航空公司,广大基层员工为东海航空19年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公司上下正在打造脱胎换骨新东海航空的关键时刻,我们希望通过改革,让员工有希望,让员工被关爱,让员工有荣誉感。”东海航空董事长黄楚标说。

走进东海航空机务维修工程部,清一色崭新的“铁甲银装”格外醒目。工装换新是东海航空听心声、解民忧,为机务维修员工办的又一实事。在一次关爱员工座谈会上,几位青年员工反映服装面料不透气,设计不够合理,颜色也深。小小的意见很快得到了公司高层的   

以“绣花针功夫”做好精细化管理

  

先行先试,先走一步。当前,提升机务员工职业满意度工作已在深圳地区全面开花,方案分阶段稳步实施、逐步落地。顺丰航空通过制订“五路并进”提升方案,在薪酬激励、疲劳管理、后勤保障、荣誉体系、党建活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和改善,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作为首批薪酬体系改革试点单位,深航急起直追,在等待薪酬方案上级审批同时,综合统筹,制订了薪酬体系改革、疲劳管理、生产保障、后勤支援、奖惩制度五个维度的提升方案,已取得一定进展。各公司正加大力度,以“绣花针功夫”做好精细化管理,促进满意度的全面提升。

“熬最深的夜,修最贵的三轮”。这是机务人常用于自嘲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忘记时间、不舍昼夜工作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种工作状态随着一声铃响成了历史。深航机务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公司发来的短信:“您今天已经工作8小时,辛苦了,请注意休息!”

针对机务员工反映最为集中的疲劳问题,深航通过科技提升效能,建立维修信息化模块,工时统计摸底,准确掌握动态的工作量。当发现人员存在超时风险时,提前预警,及时调配支援,避免超时疲劳。精细化管理同样体现在夜班补贴上。原来夜班为固定补贴,现调整为按时间段补贴,调整后补贴最多能增长3倍。

高温下,机务员工在为飞机“把诊问脉”

“深圳夏天炎热,机坪温度能达到50℃~60℃。对我们来说,原来能在机翼下躲一下太阳就是最大的幸福”。深航一名机务人员告诉记者,如今休息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工作间歇可进入机坪上的临时休息室,里面空调、冰箱、沙发一应俱全。同时,公司还根据工作环境,发放高温、低温、台风、大雨等不同类型的环境补贴。

除此以外,深航持续在疲劳管理中做“减法”。增加外场通勤保障车辆,机务人员用车等待时长不超过20分钟;航材配送效率也有很大提升,原来拉物资最多要等2个小时,现在只需要5分钟~10分钟。

与此同时,深航还从“衣食护住行”着手,在后勤保障方面做“加法”。配备了自动除颤仪、洗眼液等急救保障设备和药物;明文规定跟机放行可以乘坐公务舱,以更好地保证休息,职业尊严感也得到了增强;在夜班期间,可在机场食堂就餐,并将得到一定补贴;给每位员工购买了补充医疗保险,覆盖门诊和住院,看病基本自己不花钱。

有从业人员将改革分配制度形象比喻为切蛋糕和分蛋糕。切是技术,很重要;分更重要。此外,作为民航管理者,要沉到基层,与年轻人沟通对话。要真正了解队伍,了解当代民航人的思想,准确捕捉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心理变化,主动工作。这项工作的至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让行业重拾信心、重塑价值,打造良性的职业发展生态链条。

风正帆悬好出发,道远任重任驰骋。改革,更关键是培育好企业文化、行业文化,为绩效、为能力、为岗位价值付酬。让人成为卓越的人,成为热爱机务工作、热爱民航的员工,真正将人才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发展好、打造好一支理论知识扎实、技能素质过硬、纪律作风优良的机务队伍,确保飞行安全,助力民航高质量发展。(中国民航报记者梁永军、冯智君)

图文参考:

机务维修行业迎来新的春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dongwanga.com/gdwblxzzz/2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