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病都是血瘀造成的,化解妙方送给你
什么是瘀血?什么是血瘀?瘀血,又称蓄血、恶血、败血。瘀乃血液停积,不能活动之意。所谓瘀血,是指因血行失度,使机体某一局部的血液凝聚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就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而存在于体内。故瘀血又是一种继发性的致病因素。瘀血证则是由瘀血而引起的各种病理变化,临床上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一般认为,因瘀致病的叫“血瘀”,因病致瘀的叫“瘀血”;先瘀后病者为病因,先病后瘀者为病理。这种区别似无重要的意义,故统称“瘀血”。 瘀血是怎样形成的? 1.外伤:各种外伤,诸如跌打损伤、负重过度等,或外伤肌肤,或内伤脏腑,使血离经脉,停留体内,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体外,或血液运行不畅,从而形成瘀血。 2.出血:或因出血之后,离经之血未能排出体外而为瘀,所谓“离经之血为瘀血”。或因出血之后,专事止涩,过用寒凉,使离经之血凝,未离经之血郁滞不畅而形成瘀血。 3.气虚:载气者为血,运血者为气。气行血行,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致瘀。或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而为瘀,此为因虚致瘀。 4.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血亦滞,气滞必致血瘀。 5.血寒: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感受外寒,或阴寒内盛,使血液凝涩,运行不畅,则成瘀血。 6.血热:热人营血,血热互结,或使血液粘滞而运行不畅,或热灼脉络,血溢于脏腑组织之间,亦可导致瘀血。可见,寒热伤及血脉均可致瘀。 7.情绪和生活失宜:情志内伤,亦可导致血瘀,多因气郁而致血瘀。此外,饮食起居失宜也可导致血瘀而变生百病。 综上所述,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内伤因素,导致气血功能失调而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各种外伤或内出血等外伤因素,直接形成瘀血。 瘀血的致病特点有哪些?瘀血形成之后,不仅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而且反过来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的运行,产生疼痛、出血、经脉淤塞不通、,脏腑发生症积,以及“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不良后果。瘀血的病证虽然繁多,但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疼痛:一般多刺痛,固定不移,且多有昼轻夜重的特征,病程较长。2.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色青紫或青黄,在体内为症积,较硬或有压痛。3.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瘀块。4.紫绀:面部、口唇、爪甲青紫。5.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是瘀血最常见的也是最敏感的指征。6.脉细涩沉弦或结代。此外,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肤紫癜、精神神经症状(善忘、狂躁、昏迷)等也较为多见。 临床如何判断瘀血是否存在? 在临床上判断是否有瘀血存在,除掌握上述瘀血特征外,可从以下几点分析: (1)凡有瘀血特征者; (2)发病有外伤、出血、月经胎产史者; (3)瘀血征象虽不太明显,但屡治无效,或无瘀血证之前久治不愈者; (4)根据“初病在经,久病人络”,“初病在气,久病人血”,“气滞必血瘀”等理论,疾病久治不愈(除活血化瘀疗法外),虽无明显的瘀血也可考虑有瘀血的存在。 瘀血导致哪些疾病? 瘀血致病相当广泛,其临床表现因瘀阻的部位和形成瘀血的原因不同而异。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瘀血攻心,可致发狂;瘀阻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色成块,或见崩漏;瘀阻肢末,可成脱骨疽;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可见局部肿痛青紫。当有瘀血之后怎么办? 瘀血证治宜活血化瘀。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赤芍、丹皮、当归、川芎、牛膝、泽兰、乳香、没药、元胡、郁金、姜黄、蒲黄、五灵脂、鸡血藤、益母草、三棱、莪术等。 由于瘀血证的病因病机和表现不同,活血化瘀可与益气、养血、行气(理气)、利水消肿、破血消症、止血、定痛、调经等治法配伍。其活血化瘀药可作相应选择,例如: 1、益气话血 主方用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赤芍、川芎、归尾、地龙、桃仁、红花。为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共同组方。还有人专用“十八反”之一的人参配五灵脂,治疗气虚血瘀证,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2、养血活血,去瘀生新 主方用桃红四物汤,药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熟地。可选加丹参、鸡血藤、泽兰等。 3、行气(理气)活血 主方有血府逐瘀汤,药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膈下逐瘀汤,药用桃仁、红花、赤芍、丹皮、川芎、当归、五灵脂、元胡、枳壳、乌药、香附、甘草。可选加郁金、姜黄、麝香、乳香等。 4、活血利水消肿 可选用益母草、泽兰、蒲黄、龙葵、半枝莲、天仙藤等。 5、破血消症 可选用三棱、莪术、水蛭、虻虫、土虫(土鳖虫)、干漆、穿山甲、皂角刺、桃仁、红花等。 6、活血止血 可选用三七、血竭、蒲黄、大黄、茜草根、花蕊石、大蓟、小蓟、琥珀、刘寄奴、落得打、刺猬皮等。 7、活血定痛 可选乳香、没药、桃仁、红花、三七、血竭、元胡、郁金、姜黄、五灵指、牛膝、泽兰、苏木、鸡血藤、丹参、川芎、刘寄奴、骨碎补、落得打、自然铜、刺猬皮、降真香等。 8、活血调经 可选用川芎、当归、鸡血藤、五灵脂、地龙、红花、桃仁、泽兰、益母草、牛膝、穿山甲、王不留行、月季花、毛冬青等。活血温经主方用少腹逐瘀汤,药用茴香、炮姜、元胡、五灵脂、没药、当归、川芎、赤芍,蒲黄、肉桂。 活血化瘀法配伍许多治法,拓宽了活血化瘀法临床的应用范围,成为中医学的珍贵遗产,颇受中西医的重视。 然而,活血化瘀法也有禁忌证,“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后者就是告诫医者,凡夺汗耗阴者,不可活血,这是活血化瘀的禁忌证,临证时应多加注意。如果必须使用活血化瘀法治之者,则宜酌加敛阴生津润燥之品,以防阴血耗伤太过。 本文来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号联系,本号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dongwanga.com/gdwblxzzz/23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年常见病,看岳美中老中医是如何治疗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