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一

今天在锻炼时,看到书架上有一本书,书名叫态度决定一切。对照着自己挥汗如雨的样子,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自我满足。但是紧接着又升起一个念头,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态度呢?我推起了手中的哑铃,是我的意志决定的。但是我的意志又是什么决定的?在我决定推的时候,脑子里的神经回路应该是有特定的运作,但是这个运作又是什么决定的呢?神经递质的传递,应该也是遵循微观物质的物理定律的吧。那如果只是由客观物质决定的,那这个我还是真正具有自由意志的我么?而且有一点很诡异的地方就是,如果说大脑是全身最重要的器官,这个论断本身就是大脑告诉我们的话,那我又如何能判断自己不是被大脑囚禁在思维的牢笼里呢?

这样不停地思考追问,一个又一个的具相的事物、抽象的概念,似乎都可以找到上一个决定相关的东西,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然后不断溯源,似乎必有一个最初的本源的东西衍生出来的一样。这就是西方哲学早期探讨的世界的本源的命题,亦叫本体论。

后来人们发现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变化的本身,依存于人的认识行为。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有边界的,而且人的认识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到底有没有标准?这些命题的研究被称为认识论。

随着对事物、认知本质的深入和精研,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鸿沟面前,康德提出纯粹理性批判,并用人作为万物的尺度构建了一套标准体系,用以弥合感性和理性各自的长处与缺陷。后来黑格尔发展出绝对精神的辩证法,而费尔巴哈又提出强决定论,声称人没有自由意志,是绝对的唯物主义。后来马克思结合两者又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同时,由实证主义催生出的科学进步,在受限于技术手段的情况下,思想实验最后有陷于脱离形而下的器世界的不接地气的现象,后来基于对理性主义的批判,衍生出证伪主义,才为科学的巨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后来,人们又意识到,我们用以考察世界、社会、自身的工具,思维逻辑本身好像是有缺陷的。人类的语言是逻辑的一个衍生工具,又是表达的唯一工具。但这个工具本身就是有局限性的。因此,能否打破这个局限的限制本身,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命题。

引二

为什么要说这些似乎是哲学话题的内容?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处理的经验积累,以及对人类思想史、科技史、社会史的学习了解,我发现在面对生活的各种难题和困惑的时候,似乎总能从一点出发,然后推导出问题、烦恼、痛苦的根源来自于对这个世界、他人和自己了解的不足,因为很多问题,在历史的纸堆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这就有一种沮丧感,原来自己并不比古人厉害,甚至于今天我所具有的,只是知识,而不是思考的能力。但同时也很欣慰,因为这种自我探索,追求反思的能力还没有消失。

人类在世界上存在过的个体何止亿万,但文明发展至今,思想史际遇重大问题的脑袋是数得过来的。就像那句话说的,人生活的不是一生,而是那几个瞬间。当人类的大脑开启思考模式时,仿佛刀遇砺石般闪耀出的思维火花,由此点燃时空的荒野,照亮出前进的道路。

哲学追思是什么?西方人称为爱智,东方人表述为学究天人之际。其实都是基于现实基础而探索人类自身与环境关系的学问。

有人说中国无哲学。这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谬见。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先哲们在时代的大课题下做出种种探索的努力是一种人类共通的底层架构,其目的都是为了弄清我们来自何方,我们是什么,我们将去往何处。而我们唯一可利用的工具就是自己具备智识的大脑。西方具有公民权的上等人开启哲思追问之路;东方先秦时期的诸子同样面临天下瓦解的状况时各自给出探索之道。不同的是,西方基于航海出路的客观现实需要硬件和理型逻辑的诞生的软件,在自然哲学的基础上孕育了现代科学的诞生,而中国确实因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将资源倾泻在社会组织形态的方面,并基于历史大进程的不同程度的中断而错过了文明的升级迭代。好在中国人通过百年的努力又回到了正轨上来。

三了解思哲是为了给生活破迷解惑

这些人文历史科学的学习,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其实如果你去了解,会给你生活的状态带来非常巨大的改变。因为这些思想理念的全面掌握,相当于用你短暂的生命时光吸收了人类上千年的智慧精华。

当下的中国人,不可谓活的不累。为什么?因为在为历史上错失的机会买单啊。那不买单行不行?行啊,那就没有我在这儿打字,你在这里看字了。由哲学思辨,结合各种其他因素,包括技术进步,社会组织形态迭代等,点状因素最后汇合成网状聚合,形成时代迭代的合力造就今天的你我。

可以说,人类哲学思辨的思维活动是构建人类文明的基石。如果没有这些,就连生存都谈不上。而发展能解决很多过去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你现在社会地位也许相当于过去的庶民甚至奴隶,但生活水平却比古代帝王还要好。

但当下中国除了外部压力,还有很大的内部压力。而内部压力往往是自身崩溃的主要原因。所以,中国人不缺勤奋,坚韧,毅力等好的品质,缺的是用思想的精华去明确自身的处境,去改造处境的工具,去升华精神抚慰灵魂的药方。毕竟年华不可倒溯。

大国崛起往往意味着小民的窘迫。但崛起的目的仍然是希望升级带来的利益能惠及到每一个人。哪怕前进的道路上,自己成为了历史进程的绊脚石,成为了为了大局利益而不得不牺牲的局部利益,也要了解清楚,从而达到死也要死的明白的状态。

社会的进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剩余的财富资源需要供给给脑力资源丰富的人。老百姓缴税是在分工的大背景下用以交换公共服务。政务公务人员不事具体生产,从事组织调度的核心枢纽。警察,军队,医生不事生产,是为了维护国家不被侵略,社会减少犯罪,健康不被疾病摧毁,从而为社会实物财富的生产提供稳定保障。而如何筛选出脑力出众的人,做到脑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就需要社会的组织力量来干这件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种组织力量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提供教育这个产品,并且尽可能大量的提供优质的教育,从而避免在筛选脑力资源过程中造成浪费。

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脑力资源还要细分为理科、工科、医科、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而且优秀的人才不只是学术型,还有技术应用型,社会架构组织型,创新模式的优化探索型等等。毕竟分工效率的提升还有个前提是组织形式的高效。而且,教育的更重要的功用不仅在于筛选优质脑力资源,还在于把一个普通的自然人升级为社会文明发展需要的合格建设者。所以对于一般性的社会工作事务,一个人通过学校、职业教育、或师徒制的专项训练后,能达到平均水平以上的工作处理能力,就可以有效生存了。

当然,上述我说的只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理想社会模型。而现实社会中由于海量的变量要素,会导致现实的结果往往与预想的不同。但是今天我想讨论的,是抛开一些次要因素,探讨一个人们在生活中普通遭遇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烦恼,那就是行为效率的低下、生活痛苦烦闷的根本原因往往源自心、欲、思不分的状态。

四、普通大众急需要的心灵解药:欲望力、思维力、心力的区分与应用

我最喜欢的一个西方哲学家是克尔凯郭尔,也就是祁克果。他是自康德为了弥合唯名和唯理的分歧而做出物自体和现象学之分的先验理论之后,让哲学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dongwanga.com/gdwblxyp/2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