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中医药在武汉新冠肺炎防治作用再次全方位得到验证,中药在海外也受到广泛欢迎,正在为国际社会防控疫情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中医药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自始至终都扮演着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角色,我们从名著经典中就可以一探究竟。

文/本草头条团队(bencaotoutiao)

文学作品是阐述心灵的艺术,作者通过成熟的艺术技巧,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而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频繁展现的中医中药知识,也从历史考究的角度,证明了中医中药是源远流长,积厚流光为民众所追捧的民族瑰宝。

01

“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今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应胁下痛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定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红楼梦》第十回

文中对中医脉诊分析精彩入微,体现了“因机证治”的原则。秦可卿所患疾病其病因为情志致病,与当时的社会及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忧虑太过,气机郁滞,肝木克脾;久而久之,心肝火旺,耗伤阴血,最终成为水亏火旺之体。

02

“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僧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第三十六回

《本草衍义》:白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闹也。

《用药心法》: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汤液本草》:白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03

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

——《水浒传》原文

文中所写到的蒙汗药就是曼陀罗花。从俞樾所述,可知小说家写到的蒙汗药多为麻醉药风茄。风茄又叫山茄,也就是茄科植物曼陀罗花,目前临床使用的中药麻醉剂就是用它提炼出来的。

04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三国演义》原文

在战乱年代,尤其是冷兵器时代,刀箭伤是难免的,这也是宋代陈铎在“三因致病”中提出“不内外因”的原因,而情志病的产生与书中的历史背景有关。对于重病大病之后形体虚弱,气血亏虚,正气未复,病邪未尽者,虚不受补,攻之不可。须待正气恢复,气脉和缓时,方可用厚味补虚,猛药攻邪。因此诸葛先生的这番话是符合医学道理的。

了解更多行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dongwanga.com/gdwblxzz/2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