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五万二千步的行程广州游记
广州中山纪念堂两天走了五万二千步——广州,要用脚丈量,用心感受。烈士陵园是闹市中的幽静肃穆,北京路是繁华外表下的千年古韵,南越王宫南越王墓是历史画卷的悠远情思,珠江新城是无论早晚阴晴不停变幻的魅影;花城广场永远美丽妖娆,沙面岛充满异国情调,圣心大教堂庄严震撼,陈家祠秀美古雅,纪念堂典丽精工;匆匆一过的天河城,依然流光溢彩。两天的行程,最动人的是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友,最奇妙的是于滚滚人潮中碰上了老同事,最遗憾的是省博排队的队伍实在太长没能成行,最惊心动魄的是广州的地铁常常差点挤不上或者下不来……大概广州太美,所以慕名而来的人差点挤成肉饼。——题记珠江边夜景与广州结缘已经很久了。世纪之交,我在广州上大学,对这个历史悠久的南国城市从陌生到熟悉,最终怀着复杂的情感在毕业时离开。后来几乎每年都会回广州,或购物,或会友,亦或匆匆而过——去火车站乘车回乡。在岭南,广州算是最有文化底蕴的一个城市了,从汉代南越王赵佗立国,到近现代波澜壮阔的革命活动,广州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虽然不及北方中原腹地的某些城市,但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广州的影响力日渐提升,这个城市迅速成为了中华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这个城市的街头巷尾,藏着不少怡人耳目的自然美景,也藏着不少寄寓历史情思的人文景观。然而说来惭愧,读书的那几年,我竟没有抽出一点点时间去探幽揽胜,没有好好欣赏过“羊城八景”,也没能走遍老八区,有名的白云山还是毕业好几年之后才攀爬过一次。如果时光倒流,回到上大学那时,我想我一定会好好把握机会,细细了解这个有几许深沉的城市。趁着假期,我和儿子用了两天的时间,来细细丈量这个城市。两天的时间太短,不足以窥全貌,也许只能觇见一抹侧影;然而两天的时间也足以让我们感受到靓丽广州的大美。广州,有时间我们还会再来!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也想来广州,不妨跟着我们的脚步,初初打量一下这个充满魅力的城市吧。Day1:烈士陵园——北京路——南越王宫——南越王墓——珠江新城清晨,我们早早地起床,乘坐城轨,大约半小时就到达了广州东站,时间是8点半左右。第一站原打算去北京路,在地铁上看到路线图,刚好经过烈士陵园,儿子提议先去烈士陵园瞻仰,于是就在烈士陵园下地铁。第一站:烈士陵园从地铁出来,大概走几十米就到了烈士陵园门口。在门外老远就能看见里面一排排的松柏,墨绿的颜色似乎滤去了周围闹市的喧嚣。进门之后,往里走几步,幽静肃穆之感扑面而来,嘈杂的市声渐渐隐去了。走上几级台阶,就到了烈士墓前,高高矗立的纪念碑后面是巨大的圆形墓室,周围镌刻着纪念的文字,绕墓一周,默诵着那些文字,油然而生深深的敬意,我们都不由低下了头,默默不语。纪念碑前,有虔敬的市民在行礼,碑前地面上摆放着一些怒放的菊花,周围的人们都自觉地保持肃静,让人看到了大城市人们的素养。烈士陵园里树木葱郁,环境幽静。不少老年人在园子里遛鸟、锻炼。相比外面车水马龙的街道,这里的空气清新很多。第二站:北京路从烈士陵园出来,坐地铁到北京路。北京路是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两边店铺林立,卖衣服鞋子的比较多。但我们并不是来逛街的,儿子感兴趣的是路面中央厚厚的玻璃下展示的自唐代直到民国时期共五朝的十一层路面,以及宋代至明清时期共5层的拱北楼建筑基址。我们从各个角度研究了许久,感叹着千年以前路面的坚实平整,感怀着人间世事的沧海桑田。据说北京路是广州建城之始所在地,而今繁华的北京路上人潮如织,这热闹是从久远的历史中延续下来的吧?在北京路吃了午饭,然后出发去南越王宫。第三站:南越王宫南越王宫就在北京路附近,我们跟着导航走了十来分钟,比较顺利地找到了大门,走近一问,原来这个门只是出口,入口要绕到另一边。我们又走了几分钟,找到了入口。这里展示的是两千年前的南越国宫殿遗迹和遗物。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王宫遗址的下面,还保存有秦代的造船遗址;王宫的一角,有一个水池,设计精巧,据说是当年用来养龟的。昔时的王宫,如今已成考古场。当年那些华丽的宫室,宫室里锦衣玉食的金贵身躯,都不复存在了,只留下丝丝缕缕的旧痕迹,牵引着后人的情思。王宫遗址虽然有一些文物,但不算很多,据工作人员说,更多的文物在南越王墓。我们遂决定立刻出发去南越王墓。第四站:南越王墓从南越王宫出来,惊觉路面湿了,迷朦细雨已飘落多时。但这点小困难是吓不倒我们的,我们撑起伞,赶往地铁站,朝南越王墓进发。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墓葬,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很快就到了。雨却越下越大了。大雨也没能阻挡慕名而来的人们的热情,门口排队买票的队伍已经很长了。我让儿子先去旁边躲雨,自己撑着伞跟在队伍后面。排了一会儿,买到了票。票价是成人10元儿童5元,不算贵。这是此行第一个收费景点。果然南越王墓博物馆里的文物更多一些,不过这是相对南越王宫来说的,显然,这里的规模不能同国内那些馆藏特别丰富的名博物馆相比。但是也有一些不错的文物,比如丝缕玉衣,就吸引了许多人驻足。墓穴遗址也开放,不妨一游,只是要耐心排队,因为是限流的,必须等里面的游客出来一批才能再放一批游客进去。参观的人不少,墓室中显得有些拥挤。除了墓主人,墓室中还有殉葬者十数人,包括墓主人的姬妾和仆役。在那个时代,很多人只不过是权者的附庸和私有财产。第五站:珠江新城从南越王墓博物馆出来,已经是4点多,雨下得更大了。我们决定结束今天的游玩,于是乘地铁去往住处。为了第二天游玩方便,我们将住处定在珠江新城,准备第二天一早去广东省博物馆。珠江新城的房价的确不便宜,七百多大洋的价格,还只是类似民宿的一间小房间,完全没有酒店正规,深为后悔自己订错了房。雨依然下着,我们俩撑着伞转了几圈,才找到了我们订的那家旅馆。原来这是由私人住宅改造成的旅馆,店招十分不起眼,管理也并不规范。唯一的好处是这里交通方便,距离明天的目的地广东省博物馆只有约十分钟的路程。放下行李,休息一会,等雨小了,我们才下楼来觅食。走在宽敞的人行道上,身边是一栋栋现代感极强的摩天大楼,儿子感叹着广州的繁华,我也惊叹着广州面貌的日新月异。暮色降临,每一栋大楼都亮起了彩灯,流光溢彩,在雨雾中闪耀着;珠江对岸的小蛮腰,从雾气中露出了窈窕身姿,不停变幻着魅影。小蛮腰从雾气中露出窈窕身姿Day2:花城广场——沙面岛——圣心大教堂——陈家祠——中山纪念堂一早本来要去广东省博物馆,但昨晚和老同学联系之后,她盛情邀请我们喝早茶,于是先过珠江喝了早茶,回来时已经到了博物馆开放的时间,结果一看,MyGod!买票的队伍已经绕了博物馆大半圈了,旁边的提示牌显示排队还需三小时。烈日下站了一会就已经大汗淋漓,和儿子商量之后,我们决定下次再来参观。这一次虽然没能进省博,但是找到了快速进省博的窍门——先网上预约,预约之后直接在预约窗口取票,几分钟搞定,后来十一我和儿子故地重游,轻松从预约窗口取票进入,看着旁边奋力排队的长龙,不由暗自庆幸。第六站:花城广场省博没去成,还是有些遗憾的。幸而旁边就是花城广场,既热闹又美丽,缓缓流淌的珠江水,更是为广场增添了几分风流。于是遗憾不多久也就被冲淡了。我们在广场上随意溜达了许久,看广场上缤纷多彩的鲜花盆景,看江面上时而驶过的船只,看对岸身姿窈窕的小蛮腰。在这样的假日里,不用着急追赶什么,脚步悠闲,享受着清风和美景,的确是惬意的事情。如果你喜欢,可以坐过江地铁到对岸,登上小蛮腰,俯瞰羊城美景;也可以在晚上坐上珠江游船,来一次珠江夜游。江中间的海心沙,是曾经广州亚运会举办的地方,所以两岸的景观都曾着力打造,很是养眼。等待买票进省博的队伍第七站:沙面岛在花城广场逛了大半个钟头,我们决定去沙面岛。沙面岛是曾经的英法租借,当年还在上大学时,广东的同学就曾推荐过,但我一直未曾去过。转了几趟地铁,下地铁又步行了约十五分钟,走过一座小石桥,就到了沙面岛。刚进沙面岛,我们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异国情调。这里的建筑全部是欧式风格,方正的线条,简约的造型,整洁而又稳固。路上不时见到古朴的雕塑,塑的大多是高鼻深眼的欧洲人和大眼卷发的外国小孩,偶尔也有中国传统装扮的男女。建筑之间的通道很宽敞,一棵棵大榕树已经高过屋顶,环境优美。在里面走走,如果不想起那一段积贫积弱饱受欺凌的岁月,还是很舒适的。沙面岛上有两所学校,沙面小学和沙面实验学校,在这两所学校上学的孩子,真是令人羡慕啊!旁边就是珠江,为这优美的环境又增添了几许灵秀。巧的很,我们正逛着,竟迎面碰上了老同事,大家在同一个城市上班,平时都很难碰面,没想到在沙面岛碰上了。沙面小学掩映在绿树从中沙面岛上的雕塑第八站:圣心大教堂午饭后,去了圣心大教堂。圣心大教堂又叫“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建成于19世纪末,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当教堂远远地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它的正面哥特式的双尖塔,那时尚未觉得多么宏伟。然而当靠近它,在墙外绕行之时,我们不由惊叹那建筑的大气和厚重,大块石材层层堆垒至高高的屋顶,那种庄严震撼让你一见而生敬畏之心,教堂建筑的艺术力量,是否也是宗教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呢?墙上的玫瑰花窗很有特色,草地上上帝放牧羊群的雕塑既神秘又安宁,即使只是在教堂外走走,也让人心灵澄净。很多人排队等候进入教堂聆听教义。进教堂不收费,但我们没有进去。照片怎么也拍不出教堂的厚重感和庄严感,还是要亲临现场方能感受它的魅力。圣心大教堂震撼感要亲临现场才能体会第九站:陈家祠沙面岛和圣心大教堂都是西式建筑的代表,接下来我们准备去看看中式建筑的杰作——陈家祠。陈家祠全票10元半票5元,然而等我们乘地铁气喘吁吁地赶到售票处时,5点已经只差几分钟了,马上要停止入场。工作人员建议我们下次再来,因为时间太过仓促会影响游览体验。既然如此,那就留待下次吧。虽然不免有些遗憾,但也留下了念想。我们在外面广场上遥望陈家祠:黑瓦铺成的屋顶,有一种深沉的古雅气韵;翘起的屋檐上雕着五彩精美的图案,在深沉的气韵中缀入了几许灵秀。看起来,陈家祠的规模不小。里面会是什么样呢?只能等下次一窥究竟了。本以为今天就到此为止了。一查,中山纪念堂6点才闭馆,而且距陈家祠很近。于是我们抓紧时间一路狂奔,来到了中山纪念堂。陈家祠的丽影第十站: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与前几处建筑不同的是,它是中西合璧的杰作。从外面看,中山纪念堂大量采用中国传统建筑要素——柱子、飞檐、斗拱、琉璃瓦等等,同时以红色、蓝色为主色调,完全是中国古典宫室建筑的典丽模样;进入室内,却又别有洞天,大厅空间宽敞无比,规模宏大,一排排红色座椅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据介绍,共有个座位,这又完全是西式建筑的模样了。看介绍说,当年的建筑师创造性地采用了中西合璧的方式来设计建造,最终呈现给人们的是既不失中式建筑之秀美又融合西式建筑之长处的典丽精工之作。我们细细看了一楼二楼走道粘贴的历史事迹,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快到闭馆时间了,才恋恋不舍地出来。中山纪念堂一角中山纪念堂外景中山纪念堂内部屋顶中山纪念堂内景第十一站:天河城从中山纪念堂出来,时间是6点,我们订的回程票是晚上八点半,看来还有时间去天河城看看。去天河城,主要是去购书中心,想当年,那里是我时常流连的场所。老实说,购书中心实在是爱书者的天堂,在那里,你几乎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任何一种书籍。看着一排排的书架,闻着一阵阵的书香,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我领着儿子,在里面转了转,买了几本书,又在楼下的肯德基吃了点东西,看看时间不算早了,于是打车往东站赶。在出租车上看到以前常来的天河城,依然人潮汹涌,车水马龙。薄暮时分,各种彩灯渐次亮起,妆点了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不变的热闹繁华。薄暮的天河城匆匆两天的行程,至此结束。然而在心里,又似乎没有结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gdongwanga.com/gdwblxzz/25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的名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